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
芒杏河保护地拍到的菲氏叶猴。龚强帮摄
“快看,那只小猴子真娇气,出生都快一年了还在妈妈怀里。”顺着黄七邦手指的方向望去,30米开外的丛林深处,一只菲氏叶猴正坐在藤条上吃着树叶,一只小猴紧紧依偎在它怀中。
黄七邦记得这只小猴子。它出生于2020年5月,相较猴群里的其他小猴出生时间晚了近两个月,如今快一年了,按照菲氏叶猴出生7至8个月脱离母亲怀抱的生长习性,这只小猴自然显得有些“娇气”。
今年41岁的黄七邦,是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林业和草原局轩岗乡林业站水井保护站的护林员,他参与巡护的芒杏河保护地林区,占地16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栖息地。
在外人看来,成年菲氏叶猴无一不是长着白眼圈、黑眼珠,通体毛发呈灰黑色。在芒杏河保护地栖息着数百只菲氏叶猴,黄七邦缘何能精准识别出那只“娇气”的小猴?
芒杏河保护地拍到的菲氏叶猴。龚强帮摄
与菲氏叶猴交“朋友”
黄七邦家住芒市轩岗乡芹菜塘村水井小组。保护菲氏叶猴,当地一直有着悠久传统。
“菲氏叶猴很有灵性。”从小,黄七邦就从村里的老辈人那里听来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位猎人在山里打猎,碰巧看到一只菲氏叶猴抱着幼猴蹲在树上,猎人正要举枪,只见那只母猴用手指了指怀中的幼猴,像是在说“我还有孩子。”眼前的这一幕让猎人深受触动,放下了手中的枪……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对菲氏叶猴的“灵性”,村民们一致认可的是,菲氏叶猴从不会偷吃粮食破坏庄稼。
为保护菲氏叶猴,黄七邦和村民们都曾做出过“牺牲”。2002年,为了给菲氏叶猴让出更多活动空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黄七邦一家和村里的村民先后搬到了山下。
黄七邦(右二)跟随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专家观测菲氏叶猴。人民网 符皓摄
2016年,一直在山里从事中草药种植的黄七邦,在芒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织的培养下正式成为一名护林员。这一干,便与菲氏叶猴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时,芒杏河保护地菲氏叶猴的种群数量还是未知数,为了精准掌握菲氏叶猴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轨迹,身为护林员的黄七邦,接下了追踪观测菲氏叶猴的任务。
“一年有200多天在山里,有时候一天要跟着猴群跑10多公里。”长时间在山里监测菲氏叶猴,遇到家里孩子生病,黄七邦也赶不回来,免不了引来家人的抱怨:“你天天去山上观猴,要成猴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朝夕与菲氏叶猴相处,黄七邦终于与生性警觉的菲氏叶猴交上了“朋友”,看到黄七邦走近,猴群不再惊慌逃散。
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黄七邦像往常一样蹲在树下观察菲氏叶猴的活动情况。时间久了,他忍不住拿出手机放起了音乐解闷。
令他没想到的是,听到音乐后,正在自由活动的菲氏叶猴一下子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总共有30多只,跳到他上方不远处的树枝上围观。只见群猴纷纷拿手遮在眉上做远观状,像极了孙悟空。一只菲氏叶猴还跳到地面,来到离他3米处的地方驻足观看。
“菲氏叶猴很爱干净,喝水只喝高处直流下的溪水;菲氏叶猴很有团队精神,成年猴还会抢着抱猴群里的幼猴……”近距离的观测,让黄七邦详细掌握了菲氏叶猴种种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性,这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扎实的基础工作,让黄七邦备受业内肯定。
“保护菲氏叶猴,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面对专家的赞誉,黄七邦动情地说道:“州、市林草局党组织把我带上了‘爱猴之路’,他们派出党员干部专家对我进行一对一辅导,向我传授生态保护知识技能,耳濡目染中也让我爱上了护林员这份工作,使我自觉参与到保护猴、研究猴的行动中来。”
正在山林巡护的黄七邦。人民网 符皓摄
追踪菲氏叶猴,他跌下悬崖……
黄七邦发现,在没有外界干扰情况下,菲氏叶猴转场时喜欢沿着树干和藤条排队有序离开,这成为观测菲氏叶猴数量的最佳时机。
201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到芒杏河保护地开展菲氏叶猴种群数量调查,作为菲氏叶猴的“朋友”,黄七邦作为向导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最终明确了芒杏河保护地的“地位”:辖区栖居有菲氏叶猴5群320只左右,是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
得知该消息,黄七邦更加认识到护林员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当护林员到现在,在州、市林草局党组织的培养下,自己的业务技能不断得到提升,期间还结识了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陈浩、李月体、龚强帮等动植物专家,他们教我认识了很多动植物种类,指导我利用这些知识开展自然体验服务,接待了很多周末和假期带孩子来亲近自然的家庭,自己也能像教师一样把山里的动植物介绍给他们,很有成就感。”黄七邦找到了护林员工作的乐趣,甚至当家人看到他分享的菲氏叶猴的“萌照”后,对他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不过,在乐趣和成就背后,也充满艰险。
菲氏叶猴喜欢在山涧旁的丛林上生活,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陡坡悬崖。
2019年12月17日,黄七邦像往常一样追踪观测猴群,眼睛只顾盯着上下跳跃的菲氏叶猴,一不小心踩空跌下悬崖。跌下3米多后,情急中他及时抓住了一根藤条。
手机在山里没有信号,联系不到外界。往下到崖底还有20多米,跌下去之后,几乎无生还可能。
无奈之下,他只能抓着藤条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脱险之后,心有余悸的他赶紧新购了另外一家通信运营商的电话卡,以备不时之需。
正在蹲守观测菲氏叶猴的黄七邦。人民网 符皓摄
“你的眼睛比800倍的长焦镜头还厉害!”
菲氏叶猴每天都在哪些地方活动,每年新增了多少成员……黄七邦对这些信息都了然于心。
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猴导”,每当有科研人员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黄七邦都是作为向导的首选。
甚至他还在长期的观测中练出了一项常人难及的绝技:站在山崖这边,隔着数百米远,只要对岸的树林一晃动,他的眼睛立马能观测到林叶之下菲氏叶猴的活动状态。
“你们看,那里有一只,那里还有一只……”旁人在他的提醒下,拿着望远镜才终于看清楚。
“你的眼睛比800倍的长焦镜头还厉害!”有摄影师惊异于黄七邦的眼力,顺口评价道。
其实,黄七邦心里最清楚,这是日复一日与猴群打交道练就的本领。在上级林草部门党组织给他搭建的平台上,他越干越有劲,越发痴迷这份爱猴、护猴的事业。
保护菲氏叶猴,黄七邦并不孤单。近年来,德宏州、芒市两级林草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菲氏叶猴的保护工作中来。
成立了保护地、争取社会公益组织支持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启动了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在系列措施保护下,根据多年观察,黄七邦欣喜地发现,芒杏河保护地的菲氏叶猴种群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据他观察推测,目前菲氏叶猴总数量已经近400只。
不久前,黄七邦突发奇想,为扩大菲氏叶猴的活动范围,他用藤条在林区公路两边架起了通道,尝试通过藤条连接被公路隔开的林区,让菲氏叶猴通过藤条转场,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
“既然菲氏叶猴喜欢沿着藤条活动,我想这个试验一定会成功。”黄七邦语气坚定地说。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2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