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原文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摘自《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看金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摘自《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非凡十年亮答卷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变成现实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2017年6月22日,我市首次召开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建设,我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三廊、三环”等为骨架组成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由农区田园风光、城市边缘道路与防护绿地、近郊荒漠生态景观等组成的中心城市边缘生态防护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外围荒漠生态安全屏障圈层。
在城市周边外围,我市大力实施荒漠生态恢复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31万亩、封山育林8.95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实现了外围环境与城区绿化有机连接,推动城域生态系统不断好转。
去年,我市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科学化。
如今,我市的绿化率稳步提升,“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三四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实现了四季见绿。
“通过20余年的引种驯化,我市现在已经有园林观赏树木129种,园林观赏花卉127种,实现了‘三季见花、四季见绿’。”从事园林绿化工作30余年的市园林科研所所长李艳红说。
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8平方米,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我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效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和戈壁地貌的基础上,我市强化水域治理,因地制宜对城市南郊的原九公里湿地进行了分期改造建设,打造了占地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500余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城市之肺”——古海生态公园。
目前,该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被芦苇、红柳、梭梭以及新种植的灌木林包围,环境静谧、水质清澈,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栖息繁衍,在调节我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海生态公园与城南红山湖水域、西郊凤栖湖水域、东郊金龙湖水域等共同构成分布合理的生态格局,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市辖区的野生动物已有5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154种、无脊椎动物49种、昆虫367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狼等30余种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了克拉玛依的“常驻民”。
此外,2017年,我市开始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确保河流、湖泊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2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