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国最早的吉普车,很多网友都会自然想到北京BJ212。确实,北京BJ212是1966年通过国家鉴定定型的,性能卓越,迄今已在中国大地上奔驰了近60年,其改进型仍在生产,称得上“中国神车”。但要说“中国最早的越野车”,本文列举的这几款车,似乎比北京BJ212更有资格。
天津汽车制配厂仿美式吉普车
提起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网友们通常会想到解放CA10型。但从时间上看,我国第一辆车应是天津汽车制配厂制造的仿美式越野车,出厂时间是1951年9月14日。
据记载,当年为制造这款车,天津汽车制配厂充分发挥我国老工业城市天津的底蕴,克服技术薄弱等一系列困难,多方收集、总结造车经验,通过借鉴当时国内较多的美国二战军用福特GPW型4×4越野车技术,大胆启动了造车计划。
福特GPW型是美国1941至1945年大批量生产的军用吉普车,该车四轮驱动,是美国汽车工业的经典之作,美国二战名将乔治.巴顿曾对该车有过很高的评价。福特GPW型全重1040公斤,车身长3.33米,宽1.575米,高1.83米,采用一台2.2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55马力,匹配3速手动变速箱,越野性能非常好。
尽管福特GPW型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军用汽车,但在当时没有汽车工业基础的中国,仿制也绝非易事。天津汽车制配厂在仿制过程中,将该车汽油发动机等重要部件作为重点,进行了细致研究,最终制造出了“5341号”汽油发动机。1951年9月14日该厂完成了第一辆仿美式吉普车的试制,几天后的9月19日完成了第二辆车的试制。从保留下来的图片看,这款车整体结构和福特GPW型基本一致,个别细节有改动。当然,若论整车质量,该车与美国车的差距肯定还是不小的,这个必须得承认。同年9月25日,这两辆吉普车作为国庆礼物前往北京,其中一辆献给毛泽东,一辆献给朱德。两车还参加了1951年10月1日国庆节大游行。
由于当时制造技术落后和生产配套设施不足等原因,这款车后来没有大规模量产,仅作为试验用车,实际上不具备吉普车该有的越野性能,但就是这辆车摘取了“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和“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吉普车”两顶桂冠,后来这辆车也被苏联大百科全书认定为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汽车。
武汉汽车零部件厂仿美式吉普车
国产第二款吉普车是武汉汽车零部件厂研制生产的,也是仿美式的。
这辆车是1952 年 9 月 25 日试制成功的,当时仅生产了三辆,分别命名为“国庆”号、“毛泽东”号和“建设”号,是1952年国庆节的献礼车。因为时间上比天津产的吉普车晚了一年,只能位居第二。
该车现存资料、数据都很少,图片也只有模糊的几张。
上海汽车装配厂的上海牌58型吉普车
1957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制造的上海58型吉普车,是我国第一种有批量生产记录的国产吉普车。
上海汽车装配厂,是今天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1915年成立,当时名称为德商宝昌公司,后归属英商利汽车公司。1947年,该公司98%股权为孔令侃官僚资本集团所收买。上海解放后,该公司由市军管会接管。1958年4月1日,划归上海市机电局动力机械制造公司(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1960年8月11日,再次更名为上海汽车制造厂。1979年12月20日改称上海汽车厂。1992年1月1日并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提起上海58型吉普车,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当时是上海市为加快市、区和郊区邮政事业发展,市邮电局急需增添一批铁皮封闭式邮件车。上海汽车装配厂接到任务后,从四川成都买回30多辆报废的美式吉普车,经过拆修整理,改装出20辆封闭式货运车,交付上海市邮电局使用。
1957年初,该厂根据此前装配废旧吉普车的经验,以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国CJ3A型吉普车为参照样车,着手自行制造汽车。
在Jeep车型中,CJ5A型也称M38A1型,是早期“威利斯”吉普车的改进型,1955年推出。CJ5A型一改老款直线条结构,不但比老款“威利斯”更大更宽敞,线条也更柔和,轮廓更圆润,是二战后“军改民”的典范产品。该车一直生产到1984年,先后在30个国家设有制造厂,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因性能卓越,当时中国军方对这款轻型越野车也是高度认可的。
为了解决造车设备短缺问题,该厂自制了20台车床和一批落锤锻打设备,同时采用协作方式,解决无法自制的部件,如发动机采用南京汽车厂M20型四缸发动机,车架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后桥壳由上海市劳动局技校焊接而成,变速器壳体由上海公兴机器造船厂承制,齿轮由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生产。
1957年9月16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的第一辆车出厂。该车虽参照CJ5A型设计,但车身比CJ5A型宽很多,外观造型也更显新潮,充分展示了上海工人的创新精神。车内设6个座位,时速45公里。据当天《新民报·晚刊》新闻《上海制造吉普车》一文报道:该车“大至发动机小至螺丝钉都是国产”。
1958年经上海动力机械制造公司批准,该车定名为上海58型吉普车,并开始批量生产,当年产量就达到498辆。同年5月1日,40辆该型吉普车参加了上海市“五一”国际劳动节盛大游行,其后连续生产了7年,停产时总产量达624辆。
济南汽车制造厂的黄河牌JN220型吉普车
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原属国民党山东省建设厅公路局济南机车厂。1948年济南解放后,该厂仅有200余名员工,8台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少量汽车发动机配件,修理客车车身。1953年改称济南汽车配件制造厂,逐步开始生产万向节、转向节、后桥半轴、发动机瓦片、活塞、活塞环、连杆螺栓等等汽车配件。1954年,该厂划归国家一机部,更名为汽车配件厂。
1958年,新中国“二五计划”全面铺开,“大跃进”之风也几乎同步吹到济南。尽管目前对“大跃进”已有定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跃进”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据统计,当年我国试制成功各种汽车50多种,包括小轿车、越野车、载重车、大客车、微型车和万能汽车等;试制成功拖拉机173种,包括轮胎式、履带式、手扶式和水田专用拖拉机等。但车型、机型虽多,产量十分有限。据统计,1958年全国汽车总产量只有两万辆,拖拉机四万台。
据记载,1958年2月6日至3月28日,中共济南市委召开市、区、基层三级干部会议,对“大跃进”进行深入动员、全面推进。这阵风也不可避免的刮到了济南汽车配件厂,该厂职工认为不能只修“万国车”,更要生产自己的车。在这一如火似阳的群众性热潮推动下,济南汽车配件厂党委连续修订了5次生产跃进计划,最终作出试制汽车的决定,并于4月1日向济南市委上报《关于十月一日国庆节试制成功一种汽车(车型:仿苏嘎斯69)的报告》。恰逢当时国家一机部六局(汽车局)和省委工业检查团先后来厂检查工作,对此予以积极肯定,并要求提出论证“七一”和“五一”出车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计划。此举使全厂跃进情绪更加高潮,厂党委当即作出“五一”节生产出“争气车”的决定,并召开了全体职工誓师大会,而此时距“五一”节只有25天。
试制汽车,当时按常规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为按时完成任务,该厂打破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一无经验,二无图纸的情况下,以苏联嘎斯69型吉普车为蓝本,以济南汽车配件厂为主,由济南汽车修理厂、公私合营济南汽车修配厂、第二汽车修配生产合作社和第一轮胎橡胶品修配供销社的通力协作下,组成包括设计员、工艺员、老技工在内的攻关班子,从4月2日开始搜集样品拆车,也就是把样品车全部解体,拆成零件,边进行零件测绘,边进行工艺分析,编制零件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4月8日就完成了技术准备。制造零部件,小件分配到人,大件成立攻关小组,测绘与试制同时进行,很快就制造出了前桥、后桥、变速箱、车架、方向机、减震器、前后传动轴和制动系总成等9大汽车总成,备齐了所需全部零部件。4月9日开始进行加工和组装,至25日完成总装,整个过程仅用了17天,比“五一”节出车提前了5天,实现了跃进目标。
1958年4月21日,一机部六局来电,同意该车命名为黄河牌,全称为黄河JN200型。原济南市常委张俊提议,将厂子改名为汽车制造厂,并由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亲自题写了“济南汽车制造厂”的牌子。
1958年4月29日,《济南日报》发表了题为《黄河牌汽车昨天诞生》的报道:“本市第一辆自制的汽车,昨天在济南汽车配件厂诞生了,它的名字是‘黄河牌’。”黄河JN200型外观酷似嘎斯69型,前脸有变化,后来曾投入小批量生产,但产量十分有限。
长安机器制造厂的长江牌46型吉普车
1957年,国营456厂接到生产中国品牌军用越野车的任务,要求以美国CJ5A型“威利斯”吉普车为参照,研制生产越野吉普车。与此同时,该厂也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以下简称“长安厂”。
长安厂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工业企业之一,其前身是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松江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后迁往南京更名为金陵兵工厂,主要生产各类枪炮、弹药,其产品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后,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21兵工厂。新中国建立后,21兵工厂先后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第456厂、第27456厂,1957年4月2日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
1957年初,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学会两套本领”后,长安厂按照上级安排,除生产机床、柴油机、精密量具等民用产品外,当年9月开始组织制造汽车。
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几乎为零。据记载,当时造车所需的零部件都是用锤子等简单工具一点一点敲出来的。
长安厂在资金、机床和模具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按照CJ5A型组织测绘设计。在试制过程中,该厂虽以CJ5A型为蓝本,但同时还参考了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四种吉普车的设计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具体分工是长安厂负责研制车辆车身、大梁、悬架和前后驱动桥等部分,动力总成则由湘江机械厂负责。
经过技术准备和试制,1958年5月终于拿出第一辆样车,并在道路试验后定型量产,正式命名为长江牌46型4×4轻型0.5吨级越野指挥车,当年就生产了38辆。
长江46型重1150公斤,采用国营湘江机器厂制造的2.2升水冷式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65马力,百公里油耗13.7升,最高时速120公里,最大爬坡30度,最大载重量440公斤或乘坐6人。据记载,该车越野能力强,道路试验时不但能适应丘陵地、洼地、无公路梯形荒野等复杂地形,就连45度的陡坡,都可一冲而上。
在1959年新中国十周年阅兵大典上,20辆长江46型参加了国庆游行。至1963年停产,长江46型总产量1390辆,大部分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老牌军工企业,长安厂的技术实力还是有的,在同时期生产的各种国产吉普车中,长江46型产量最大,质量也最靠谱。
长江46型停产后,长安厂将该车技术资料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后来研制BJ210、212轻型越野车奠定了宝贵的技术基础。
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北京牌BJ210型吉普车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交恶,中国军用汽车订货受到影响。1961年1月,总参、国防科委、一机部决定自行研制轻型军用越野车,并将研制任务交给了北京汽车制造厂,具体要求是以北汽刚刚试制成功的东方红牌轿车为基础进行设计,其中动力与传动系统与东方红牌轿车通用,车身、分动箱、前桥等重新设计。根据1959年国家颁布的汽车专业标准中汽车编码规范,这款车定名BJ210型。1961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
1961年4月20日,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到北汽视察新车设计研制工作,要求新车要适合战场需要,坚固可靠,通过性好,能涉水,重量轻,能空投,同时还要经济适用。
同年5月9日,一机部和北京汽车制造厂设计了两款轻型吉普车方案,一款采用独立悬挂结构,一款采用非独立悬挂结构。试制过程中,北汽充分吸收了长江46型、美国CJ5A型、苏联嘎斯69型等车型的经验,先后推出了210、210A、210B、210C、210D等方案,一机部、总参经过审查,最终选定210C型样车,即非独立悬挂结构样车。
1962年初,样车试制成功并开始路试。1962年5月开始按军方规范进行苛刻的野战环境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进行改进。1962年9月,样车通过国家级产品定型试验,一机部正式向北汽颁发生产许可证。
BJ210C型采用双门设计,四轮驱动,最高时速95公里,从每小时15公里加速到每小时75公里仅需21秒,百公里耗油14升,不加油行程450公里,最大爬坡30度以上,装备专用电器附件和防水装置后,可涉水1.2米以上的硬底河流。
在这里,我们讲讲BJ210C型定型投产后的事情:1963年4月,BJ210C型作为指挥车交付部队试用,并征求改进意见。部队在对前期交付的300辆该型车进行实际检验后,提出改进意见:一是车身较小,坐在后排憋得难受,建议适当放大;二是采用双门车门,车门少,遇到空袭时不利于后排人员逃生,指挥员上下车也不方便,如果能把尺寸搞大点,装上四个车门再来个雨篷就好了。
1964年,根据张爱萍的批示:北汽开始在BJ210型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的军用指挥车。六个月后,完成BJ211型和BJ212型两型样车的试制工作,经过多轮验证和审查,最终罗瑞卿总参谋长拍板,决定选用BJ212型。1966年BJ212型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1966年BJ212型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亮相。
除以上车型外,还有1958年福州制造红旗牌吉普车,沈阳玻璃纤维厂与沈阳汽车装配厂合作生产卫星牌玻璃钢吉普车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2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