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带光环的职业最容易让人“无视”真相
这个社会,有很多自带光环的职业类型。
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的人,我们下意识地给他们贴上“精英阶层”的标签,其实在真实的职场,他们中的很多人,过的日子还不如狗!
名校学历背景,毕业就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人,我们下意识地给他们冠以“前途无量”的标签,其实在真实的状态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大概率这辈子过的是“白开水”一样寡淡的日子。
出入高档酒店,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人,我们习惯以仰望的视角,羡慕他们的“高级”日子,其实,他们可能整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整宿整宿无眠大概率是常态!
——正因为有这种“围城效应”和信息认知偏差,才导致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叶障目,只看见“强盗吃肉”,看不见“强盗挨打”!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职场,大部分年轻人对极少数热门岗位趋之若鹜;而大部分非热门岗位门可罗雀的怪现象。
(1)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就可以跻身中产阶层了。——这是很多人都认为正确的判断。正因为这种判断,才导致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出现畸形般的狂热。
(2)进了工厂打工,就是无边的“压榨”和“坐牢”一般的苦海。——这也是很多人都认为正确的判断。正因为这种判断,才出现大量薪水待遇很不错的工厂岗位招工极其困难的窘况。
其实,真实的职场,远没有我们眼见的那样简单!
笔者也曾在多篇文章中,建议家境平凡的年轻人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因为进了固定单位,可以保障有口饭吃;但是很多年轻人,现在已经走向了一条“极左”的路:非公不上班!
但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的比例和承载人才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这就注定绝大部分年轻人是和公务员事业单位无缘的。
今天此文,就是让大部分考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年轻人,深刻地看清体制单位的现实和实质内核,没必要空耗和瞎等,如果原生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好,还要死命地吊着“考公”这条独绳,就把专职备考变成了“专职啃老”!
客观而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远没有年轻人想得那么好!宝贵的几年青春,千万不要全部耗在考公务员这件事情上。
②?进体制单位和跻身中产的距离至少差了三步
进体制单位真的是跻身中产的捷径吗?
诚然,体制单位,收益稳定,福利健全,薪资不错,看起来的确是挺好的。
但是,要靠体制这点收入,就想跻身中产,可能远远不够。
体制岗位和中产,本来就不能划等号!
(1)在体制单位上班的人,的确有一部分人进入了当地的中产,但我们细看就会发现,这些进入当地中产的体制人,大概都是级别不低,有一定职务的人;大概都是年龄不小,资历不浅的人;大概都不是仅仅依赖于体制薪金生存的人!
(2)在体制单位上班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没能进入当地的中产,他们大概都是级别低,年资低,背景浅,收入来源单一的人。
从体制岗位到中产阶层,往往隔着三步的距离;当然这三步的距离,比其他更加普通的岗位进入中产阶层的距离的确是要近一些的!
从体制岗位到中产阶层的第一步距离:从体制岗位的低阶爬到中阶
为什么是从低阶层爬到中阶,而不是爬到高阶。因为在体制单位,中阶是绝大部分人(99.999%)的天花板;爬到高阶,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梦想,普通人几无可能!说出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体制的中阶,广义上讲是指一级主任科员(正科)到四级调研员(副处)之间的岗位。】
这步距离,一般情况,有两种通道
(1)通过职务职级的提升来实现。正常情况,进入了一级主任科员序列(正科)所享受到的待遇,可以勉强跻身当地的中产偏下水平。但是,公务体系上千万人,目前进入正科序列的也不过区区百万!——依然是内卷厉害,僧多粥少的存在。
(2)通过专业技术职称来实现。正常情况,进入专技8级(中级职称最高一档)所享受到的待遇,可以跻身当地的中产水平。但是事业编制体系5000多万人,目前进入专技八级序列的不过700多万!——竞争强度也不小。
从体制岗位到中产阶层的第二步距离:从相对贫穷地区的体制岗位向富裕地区靠拢
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平均年薪是20W以上;但是在西北边远地的同类型岗位,平均年薪却只有5W左右;收入级差大概是4倍。一个西北地区的公务员岗位,拿着6万左右的年薪,在当地的收入尚可,但和稍微大点的城市相比,根本就到不了中产阶层这个层次去。
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基层边远地的公务员热衷于“遴选”,因为“遴选”是脱离经济困难地区流动到经济富裕地区,从乡镇流动到大城市的重要通道。
从体制岗位到中产阶层的第三步距离:从体制岗位单一收入向多元收入拓展
体制单位的大部分人,注定一辈子在基层岗位干最基础的工作,职务职级都无法得到提升。但是,即便是处于极其低微岗位的部分体制内的人,依然过得还算不错。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类身处基层的体制人,头脑特别活泛。
他们一方面拿着体制内不高但却稳定的薪资,承担基础的工作难度也不大。另一方面,他们通过与人合伙开店,自己钻研基金股票,投资房产,甚至下班后搞副业开滴滴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
别小看这些在体制岗位之外努力找钱的人,俗话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几十年下来,他们就会比单纯靠拿体制岗位的工资那些人生活水平高出一个档次。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同一起点,同一家庭背景,同一发展水平的体制岗位的人,到了45岁左右,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
仅仅靠拿工资生活的那部分人,45岁左右依然过得紧紧巴巴,孩子上个重点学校还交不起“服务费”。
多元渠道收入的那部分人,45岁左右可以开比较好的车子,住比较大的房子,在本职岗位之外可能还有不错的投资和源源不断的经营收益。
综上所述,严格意义上而言,进体制单位本身并不是跻身中产阶层的捷径,进入体制岗位之后你怎样干,怎样发展才能决定你是否能最终进入中产阶层!
③?带编制的岗位在职业光环之下其实有四个隐形困境
在人人求稳定,人人想要“编制”的时代。
那些所谓“有编制”的人都是自带职业光环的,是被人羡慕的。其实,在职业光环的背后,隐藏着四大困境。
编制岗位的第一个隐形困境:体制内存在复杂的阶层划分,沦为垫底层日子就不太好过
体制内并不是一个清清亮亮的水池,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复杂性的关键就在于阶层分级很复杂。
社会上的阶层分级,相对比较简单,就是看收入和生活水平。但在体制内的阶层分级要看三大要素
体制内阶层分级的第一大要素:级别
体制单位内,可以说级别决定一切。级别与收入挂钩,与社会地位挂钩,与退休待遇挂钩,与享受的福利挂钩,与进一步升迁挂钩。
没有级别的人,无论多么牛叉,无论多么有理想,无论多么有能力,都是垫底的人,都只有被人呼来喝去,级别低的体制人,说白了就是“听喝”的!
体制内阶层分级的第二大要素:岗位
即便都是同样的级别,地位一样有高低,阶层一样有高下。
比如,都是普通科员,在委办的科员肯定比一般单位的科员高一个阶层。因为委办科员为领导服务,所谓利官近贵。
比如,发改等经济部门的科员,一定比工商联等部门的科员高一个阶层。因为经济部门科员的成长性远远高于工商联等部门的科员。
比如,同样是事业单位专技12级,在县城重点小学的专技12级教师,一定比乡镇的专技12级教师吃香太多!
在体制内这种涵盖方方面面的复杂生态体系中,同样的级别,会因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阶层分级!
体制内阶层分级的第三大要素:资源
资源在社会上就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在体制内亦然。
一个没有任何职位和级别的体制人,会因为他的亲朋处在重要的岗位,而自带三分“威严”——这叫现代版“狐假虎威”。这是人性,其实很正常,并不是说这个上面有资源的人真的能占到什么便宜,而是他这种身份,别人会认同,会高看一眼!人性都是趋利和慕强的,人性也是很贱的,阻止不了。
当然,一个没有任何职位和级别的体制人,也会因为父辈有家族企业,平日里可以开几百万的豪车去打卡上班而被高看一眼。这也是人性,其实这种人在体制单位干的工作也就是普通人的工作,所处的岗位,也和其他人一样,没啥特殊。但就是因为人家里有钱,出手阔绰,经常请客吃饭,所以就会让其他人把他们当个“人物”看!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资源要素,比如,和领导关系处得好的人;比如和要害人物是邻居的人等等,都会因为特殊的资源,而被划分到“吃香”的阶层去!
在体制内生存,如果上述的级别、岗位、资源三种要素都不沾边,那就是体制内的垫底层无疑了!
处在垫底层的日子到底怎么样呢?冷暖自知吧!
毫不避讳地说,垫底层的人,能占到体制内的70%!——这就是体制内的现实和固有的困境,这也就是有不少人虽然生在体制内,一边被旁人羡慕着,另一边他们自己又过得很压抑的重要原因!
编制岗位的第二个隐形困境:体制内的工作内容不容易体现才能,能突出自我的赛道很窄
体制岗位的工作,有30%是带有技术性的核心岗位。另外70%都是通俗岗位,通俗岗位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开会,写报告,公务接待应酬等。
通俗岗位的工作性质相对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只要受过高等教育,干好并不难。
——于是问题来了。
既然是大家都能干好的工作,到底怎么去评判谁干得更好呢?
其实对于大部分岗位,其评判渠道就是两个:
第一个,和权力内核的距离远近,距离近的就有优势,距离越远,越没有优势。
第二个,和关键人物的距离远近,距离近的就占高权重,距离越远,提拔几率越小。
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体制岗位上突出自我的赛道很窄。这也就出现了很多年轻人刚入职时还激情满满,准备大干一场,可三五年之后,很多就泄气躺平的关键原因!
编制岗位的第三个隐形困境:进入体制内岗位十年之后,会彻底丧失离开的能力
这一点毋庸讳言了。
从体制岗位近二十年来的低离职率就可以看出。这个行业是会消磨人激情,技能和意志的行业,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
因为大部分岗位是执行岗位,对能力,技能的要求比较低。久而久之,居于普通岗位的职员会在很安逸轻松的氛围中,丧失上进动力和技能提升的动力。
在体制岗位干满十年的普通职员,如果有一天真真失业了,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
所以,在体制内干得越久的人会越来越谨慎小心,越来越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他们太害怕失去这个饭碗了,他们深刻地知道,失去这个饭碗,他们将一无是处!
这不是一种幸运,而是一种悲哀!
有句话说得好,有一种人,其实在30岁左右就已经死了,只是没有埋进土里而已!——这句话,很适合描述一部分平庸的体制岗位上的人!
编制岗位的第四个隐形困境:体制单位一直在改革,20年后“铁饭碗”时代结束的概率很大
这个话题,纷纷扰扰探讨了几十年了,目前还无定论。
但是从某些发达经济体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公务员裁员的事实来看,我们离这一天也不会太远。
在国际上,像我们这样热衷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地方也还有,但是不太多!
大部分地方,对公务员这种职业,都只是当做一种普通的糊口的职业而已,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特别热衷,特别青睐的情况。
病毒的影响的确很深远,让大家对稳定有了更迫切的渴求。
但病毒终会结束,经济终会走出泥潭继续腾飞的。
当经济重新腾飞的那一天,社会上一个普通的刷碗工岗位都能月薪两万的时候,公务员可能也就仅仅是个极其普通平凡的工作了,也就再也不会出现几百万人去抢几万个岗位了,也绝对不会出现“全职备考”,“不上岸不罢休”的怪相了!
正所谓一切不合理皆有因缘!
20年后如果有缘人再看此文,可能会点赞这篇“神预言”!
欢迎关注“职上职下”
职场达人,研究现实,深度思考。
洞察职场趋势,干货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14861.html